12月17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武漢分論壇舉辦了以“科研評價機制如何影響我國學術生態”為主題的線上技術論壇。本次論壇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YOCSEF武漢學術委員會承辦,湖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協辦。由CCF YOCSEF武漢AC委員肖奎、CCF YOCSEF武漢副主席唐廠共同擔任執行主席,CCF YOCSEF武漢學術秘書肖晶、CCF YOCSEF武漢AC委員鐘忺共同擔任線上主席。

論壇邀請了華北理工大學陳學斌教授、湖南大學彭紹亮教授、華中師范大學蔣興鵬教授、《天津大學學報》編輯部王曉燕主任、海南大學段玉聰教授、國防科技大學甘新標副研究員和長春理工大學劉鵬教授等專家分享經驗、共同思辨,吸引了來自省內外多所高校和企業的人員共同參與。

本次技術論壇討論從ESI評價機制及其發展的角度進行思辨,討論該評價機制對我國學術生態影響的利弊,由計算機領域的管理者、學者專家和期刊編輯等從多維度進行演講和思辨,就如何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有效推動我國學術生態健康發展問題提出方案,并討論其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其中,在論壇的引導發言環節,來自華北理工大學的陳學斌教授以“ESI排名與地方高??冃Э己恕睘橹黝},從“ESI指標內涵”、“國內高校在該評價體系下的利弊”和“解決方案”等角度對地方高校的績效考核問題進行了討論。

來自湖南大學的彭紹亮教授以“ESI評價機制如何影響我國學科生態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主題,討論了國際學術期刊的建設與發展經驗、ESI評價方式的優缺點及其改進方案等問題。

來自華中師范大學的蔣興鵬教授則是以“ESI評價機制的一點思考”為主題,從“ESI總體介紹”、“ESI評價體系中熱議的問題”、“綜合評價方法的思考”等幾個方面展開演講。

來自《天津大學學報》編輯部的王曉燕主任以“期刊排名與期刊發展的幾點思考”為主題,介紹了《天津大學學報》歷史發展與建設的相關內容,從而延伸到期刊與ESI排名的相關關系。

在思辨環節,來自海南大學的段玉聰教授、國防科技大學的甘新標副研究員、長春理工大學的劉鵬教授作為思辨嘉賓與上述嘉賓一起,參與了“ESI是一個全面的學術評價工具嗎?高被引學者是一個重要的學術標尺嗎?科研評價如何影響科研工作者?”等三個方面思辨議題的討論。
思辨過程中,眾多參會聽眾也在騰訊會議室中踴躍舉手發言,圍繞議題與幾位論壇嘉賓進行互動交流,現場氣氛熱烈。
本次論壇經歷三個小時,通過論壇思辨,進一步明晰了ESI、高被引學者等評價方法作為高校評價機制指揮棒的優劣,將更好地推動我國科研評價機制和學術生態的健康發展,促進國內科研工作的和諧發展。
(審稿:張龑)
《極目新聞》報道鏈接:http://www.ctdsb.net/c1673_202301/1629966.html